首页 » 楼市快递 >

放眼全球招英才 加快打造国际化人才特区

2020-12-14 15:00:36来源:广州日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2月14日,广州南沙2020“链接世界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发布广州南沙国际英才需求榜单、发布“南沙集聚国际英才20条”的优惠政策、颁发2020南沙高端领军人才证书、举办国际英才集体签约仪式、与国际猎头公司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大批重磅信息将一一亮相,面向全球人才传播南沙声音。广州南沙正式向世界宣布: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人才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之城。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多年来南沙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人才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始终坚持党管人才,聚力改革创新。在打造人才政策体系、人才创新创业环境、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人才常态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发布了一系列“南沙样本”,其中多项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如今,南沙率先探索打造一流“营智环境”,正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将南沙打造成全球人才“向往地”“逐梦地”“栖息地”。

  文/耿旭静、董业衡、南宣

  创造全面特色政策体系,让人才动心

  2020年11月17日,“南沙工匠”名单正式出炉,51名来自南沙各行各业的工匠获此殊荣,其中“金牌工匠”的获得者可获100万元奖励。然而,这仅仅是南沙诸多人才政策兑现的一个缩影。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汇聚人才。南沙以创新为核心,突出顶层设计,建立了一套面向全区的人才政策体系。自2017年印发实施《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来,南沙目前形成对高层次人才、骨干高管人才、学历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其中,为引进的高端领军人才提供200万~1000万元安家补贴;支持人才柔性引进,对短期创新人才给予补贴,鼓励高层次人才到南沙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和咨询服务。2019年共发放奖励4.15亿元,发放10653人。2020年奖励人才范围更广,力度更大。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在原有扶持政策基础上,南沙区及时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关于应对疫情支持人才复工复产八项措施》,与人才“携手”共克时艰,对有关人才业务实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大幅提升人才在南沙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南沙注重协同发展,营造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港澳青年南沙实习、就业、创业通通有奖,补助和奖励资金最高1亿元!2020年5月20日,南沙区紧扣国家自贸区战略,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正式推出面向港澳青年的“港澳青创30条”。易享广州跨境电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诚(澳门)表示:“南沙区一系列产业与人才政策与本公司业务发展高度契合,南沙给了我们很多的支持,希望未来能与南沙开展更多合作。”

  南沙实施出入境、停居留便利化措施。实施公安部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出入境16项便利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港澳及外籍人才可由南沙直接推荐认定为广东自贸试验区高层次人才,实施区内人员赴港澳便利化措施,破除纳税额限制门槛;营造与港澳趋同的税负环境,实施骨干人才奖,对港澳及外籍人才给予税负差额奖励,2019年共发放奖励3.57亿元,发放7256人。

  同时,南沙积极探索落实“三级人才卡”服务保障措施。落实“广东省优粤卡制度”“广州人才绿卡”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发放广州人才绿卡,在不改变原籍和身份的基础上享受包括购房、购车、申领驾驶证、子女入学等9项市民待遇;实施“南沙人才卡”服务保障措施,为南沙区内高层次人才和骨干人才提供包括医疗保障、消费优惠、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最多13类30项个性化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

  打造一流“营智环境”,让人才舒心

  在今年9月22日举办的“加快打造一流营智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交流会上,南沙提出率先探索打造一流“营智环境”,率先在国际化人才引进、培养、流动和使用以及智力成果产权保护、自由转化等关键环节进一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造国际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扎根南沙,感觉更有归属感了!”澳大利亚籍高层次人才EamesMark与妻子熊予彬、儿子本杰明作为首批获得南沙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已经在南沙定居两年了,深切感受到南沙人才环境的不断跃升。

  “办理高层次人才工作方便多了。”在南沙“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云从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立表示,如今办理相关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人才政策申请等事项都可以一次性办理,海内外高端人才可以更加便利地落户南沙。该窗口将101项服务事项的人才政务服务事项和审批事项整合到一个平台,减少材料重复提交审核,避免多个部门来回跑的现象。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功能核心区与人才集聚区,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完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做到人才“引进来、住过来、定下来”,南沙区还在全市率先推出“共有产权房+人才公寓+住房补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各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公寓配套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而且装修风格以港澳元素为主,在这里住没有陌生感。”首批入住该公寓的港澳人才表示,人才公寓让各类人才在南沙“安居乐业”。

  “营智环境与营商环境密不可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南沙创业15年的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总裁肖国伟表示,创业至今,感受到南沙给企业带来的发展优势,也见证着南沙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将营智环境与企业创新结合,政府出台新政策,打造产业生态,聚集产业链,将给企业带来更大发展。”

  “寻访揽才高校行”成为南沙招才引智品牌,南沙日益成为全国重点高校学子青睐的优选地。2020年4月1日,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香港籍学生洪逸曦正式入职南沙产业园管理局。他表示:“南沙新区到北京、香港等地开展寻访揽才活动,我印象很深刻。”

  在大湾区,南沙“营智环境”正成为区域人才、智力合作的新样板。正如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专家委员会成员吴江所言:“南沙有了很好的营商环境,营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升级版,代表对原有营商环境的提升。”中山大学自贸区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也表示:“南沙作为国际人才特区,在国内首创提出营智环境建设,紧紧抓住营智环境牛鼻子,注重要素的智慧化对接,这将成为区域发展的抓手。”

  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让人才聚心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要求广州南沙“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机制,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体现了国家对南沙人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下,南沙编制了《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围绕人才引进、流动、培养、使用和服务等环节提出系列创新政策措施,目前已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南沙产业基础坚实,是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理想地。创新资源平台加快集聚,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互促互融。已建成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企业、科研院所、国内高等院校、国际科技合作等创新平台集群。目前,广州市推动建设的首批4个大科学装置中,冷泉生态系统等3个大科学装置在南沙推进建设。2019年,全区R&D占比提升至3.46%,居全市第二。随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项目建成,将有效推动南沙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

  人才改革创新取得实效,促进港澳人才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围绕“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先后推动设立全国首个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后公共研究中心等人才创新平台,2019年,南沙区“引导粤港澳三地人才共绘发展同心圆”项目获评全国人才工作十佳创新案例。2020年,南沙“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服务模式入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创新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

  平台载体是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重要抓手。南沙还加快布局各种国际国内人才交流平台,着力提升人才引聚力和承载力。在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首批南沙驻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南沙面向海外引智引技引资的窗口。

  作为联合国“全球最适宜居住金奖”城市和“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区级)”,南沙正成为全球英才安居乐业的幸福地。这里有万亩湿地、百里碧道,集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外国语学校、华师附属南沙中学、中大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一大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助力南沙打造国际一流人居环境,建设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如今,南沙已形成了人才聚集、创新要素积聚、产业发展互促互融的良性循环,人才虹吸效应凸显。数字显示,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增至7400人,总量增长5.5倍;发放特殊人才奖励金约9.31亿元。在南沙,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格局加速构建,正成长为大湾区国际人才资源配置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