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频道 >

增城若水 水润之城串起现代与生态

2021-01-22 15:01:39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广州正全力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以“四个出新出彩”引领各项工作全面出新出彩。位处粤港澳大湾区陆地几何中心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江河润泽、生态良好、现代活力的广州增城区,将如何构建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国际大都市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样板间?

推进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建设,既是“十四五”广州市赋予增城区的目标定位,更是增城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奋进方向。为全面展现“十三五”时期增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凝聚“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合力,南方日报、南方+即日起推出《回顾“十三五”奋进“十四五”——广州增城区高质量发展一线报告》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水建城,以水兴城。

东江北干流增城段约30公里,流经石滩镇、新塘镇,一河两岸物产丰饶,奔腾的江水推动城市产业升级迭代,面向高端勇往直前。

增江河纵贯南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碧道蜿蜒、鹭鸣啾啾。站在增江画廊远眺,延绵山丘、城市楼宇、繁花绿树与旖旎碧波交相掩映。

山体森林形成生态屏障,东江北干流、增江、西福河穿城而过,山与水的有机交融构筑起独具特色的山水生态格局。水系发达、生态良好是增城的发展基底,让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就是打造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现代化城区的生动实践。

以水为擎,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驱动,广州东部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速奋进。以水为灵,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增城,宜业宜居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已渐形成。以水为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现代与生态共同绘就绿色发展城乡融合样本。

一座水润之城串起生态与现代,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增城,正向人们擘画出“十四五”的美好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南方城市智库研究员郑四方

破与立

以水为擎,重构产业发展格局

元旦刚过,何新波赶到增城新塘,为项目的进驻加紧筹备。

他是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长,也是一名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区位不错,环境也改善了,我想把学校的创新团队,特别是一些技术核心引到这里来。”而在何新波的牵线下,派生于北科大的广东铭泰和北创磁材两家创业企业已于去年率先进驻开展产业化前的技术验证。

承载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的是位于东江北干流下游的中城智慧园——其前身是新塘环保工业园。

新塘牛仔服装经过四十年的积累发展,在全球牛仔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高峰时期全球每3条牛仔裤里就有1条出自增城新塘。然而,随着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红利减退,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日益暴露出了弊端,集聚洗水环节的环保工业园就是典型的样本。

近年来,以新塘环保工业园的治理为序幕,增城全面打响以整治污染企业为主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平稳实施企业停止排污(关停并转),更以牛仔服装产业为样本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从破到立,参照深圳坪山和南山的工业园转型经验,环保工业园将变身为智能科创产业园区。“园区分为空间优化、产业引进、高科技服务三个维度推进。”中城新产业广州分公司总经理王腾说,依托广深双城联动区位优势,形成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载体,突出培育从研发到产业化的中试验证环节,以前店后厂模式重构科技赋能制造的新链条。

中城智慧园门外汇入东江北干流的温涌,褪去“黑臭脏”重新披上绿植外衣,成为周边小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伴随着传统工业园区退出和产业升级,居民住宅周边重现天蓝水清的人居环境。

以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以实现国考大墩断面水质达标为中心,推进黑臭河涌整治、涉水违建治理、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完善、万里碧道建设等,增城举全区之力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和实效。

以水为脉,治水兴城。从“理想的城市”转向“理想的生活”成为大城市的主流,这种发展逻辑的转变,不仅是打造一条沿河景观轴,更是景观轴背后的经济带价值的重新唤醒。

上海提出将黄浦江沿岸打造成“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武汉由东打造42.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主动脉,拥抱“长江时代”,而广州“十四五”规划建议则要建设沿江产业带,在珠江岸线上塑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新未来。

最好的沿江岸线资源,都给了最优质的产业。

从滨水的轴带折射产业动力的迭代。在工业时代,这一资源属于牛仔、纺织等传统工业单元,在新发展阶段,增城的抉择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力量。

“环境变好了、生活更舒适,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构建‘广深研发、增城转化’科技产业合作新模式。”何新波团队走访多地,最终把北科大新材料研究院分院落户增城。

守与攻

以水为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1月气温回升,周末的小楼镇邓山村迎来新一批游人,三五成群点缀在蜜菊园、观星小镇、古榄园、碧道等文旅景点,一派温暖和欢乐。

冬日河水清浅,邓山河里鱼虾嬉戏。以往因为粪污水肆意倾倒,臭水横流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因为环境优美,河边的糖厂公园内,很多消失许久的候鸟又回来了。

以水为轴打造名村工程,小楼镇将邓山河、王厅涌、老屋涌、老寨涌四条河涌上下游同时纳入治理范围,严禁生活污水和粪水排放,解决了河涌治理“顾此失彼”和“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让水系重新焕发灵动的光彩。

守住绿色就是守住了邓山村的本色和特色。昔日邓山村,因交通落后生活艰苦,原本1000多人的村子大部分人外出务工,成为“空心村”。“如今我们以‘水’做文章,大力发展过夜经济,让人气重新旺起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易望说。

“做梦都没想到家乡能建设这么好!”村民梁共财40年前就出村到天津、上海等地做汽配贸易,看到原先臭水横流的邓山河变得水清岸绿,家乡发展红火,遂萌生了回村创业的念头。眼看还在建设的四层精品民宿,梁共财喜不自禁:“现在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每天吃过晚饭后,去邓山河的十里碧道走走看看。”

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乡村闲置的土地和农房被盘活,变成吸引城市人休闲亲子游的田园综合体。蜜菊基地、古榄园、天文国际(科普)综合馆、榄雕……“进击”的邓山村孕育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品牌。

“我们镇没有工业,主导产业是现代都市农业。持之以恒,绿水青山转换金山银山的成果正逐步显现。”在小楼镇镇长张奕雄看来,无论是坚持打造16年的迟菜心品牌还是近年崛起的“网红”邓山村,其背后都是对绿色发展久久为功的坚守。

近五年,增城累计建成污水管网约4453公里,建成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密度由每平方公里3.84公里提高到14.74公里,基本实现市政管网全覆盖;纳入省万里碧道示范点建设的增江雁塔大桥至初溪拦河坝6.5公里河段全面建成;完成1480个排水单元达标创建工作,在全市排名靠前……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水润之城”的美好蓝图让城乡环境更美,承载能力更强。

湛蓝天空下,蜿蜒流淌的邓山河从二龙山引出,像一条玉带系在腰间串联起邓山村、沙岗村、二龙村,勾勒出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群落的秀美轮廓。“下一步,要以邓山河和汇仙瀑布等水资源为载体,融入观星和民俗文化,实现农文旅融合。”张易望期盼道。

点线面结合,攥指成拳力量更大。清甜软滑的“仙进奉”荔枝品种,成为农民甜蜜的致富果;有“米中碧玉”之称的增城丝苗米,奏响丰收富足的时代音符;打卡生态小楼品味迟菜心,让人们重新认识舌尖上的增城。

一张张靓丽的生态名片“逆袭”大城市、走向全国的背后,增城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在2019年度广东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抽查中,增城排名珠三角片区第一名。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在荔乡大地铺展开来。

减与加

以水为脉,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增江寂寂,奔流如昔。江畔堤岸,焕然一新。

沿增江河布局大量的居住、商贸职能,增城中心城区从北向南拓展,形成一条城市居住休闲的品质生活轴。

雁塔山下、增江河中,四面环水的圣皇洲竹林丰茂,林中栖息的白鹭、褐翅鸦鹃、丝光椋鸟等100多种鸟类的啾啾清鸣声声入耳,散步的市民在傍晚时分还有望邂逅“百鸟归巢”的自然奇观。

这只是增江雁塔大桥南至初溪拦河坝段6.5公里的省级碧道试点的景致。增城区水务建设管理所主任刘磊说,滨水而建,夹岸繁花,三层立体碧道为观赏“增江画廊”美景提供了更多角度,与樱花园、圣皇洲广场、观海长廊串联形成带状滨水景观空间。

以碧道为画笔,以城市做画布,增城塑造出一座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独特品格。

增江边上,全区39个部门1682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几乎100%进驻,建成广州市建筑面积最大、进驻服务事项最多的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全国首条“政务服务主题步行街”。

“进一个门可办理所有业务,群众更便利,办事更舒心。”增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师兴娟说,中心将219个服务窗口全部设在一楼,群众进门就能办事。

一网通办、智能闪批、并联审批……增城政务服务中心被誉为“最美办事大厅”,不光是因为地处区域最好的增江河风景线,更是因为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以人为本服务精神。

政务服务的“增城速度”“增城模式”,通过增江水侵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雅瑶河畔、南香山下,始建于1988年的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内,伴随着超视堺第10.5代全生态产业园、维信诺全柔AMOLED产线项目、中汽研华南总部基地、平安科技硅谷等一批现代高端产业落户,一座座现代化大楼拔地而起,一个加速前进的产业新高地呈现眼前。

营商环境是优质品牌项目集聚的基石,通过改革提速,维信诺项目产线在疫情的考验下依然完成了“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点亮”的目标。触沃电子总经理黄振翔此前已经在增城买房定居,他感言:“扎根发展的人才和企业越来越多,办事越来越方便,政府创造便捷的服务环境,让我们放开手脚搏击市场。”

流程做减法,质量做加法,增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求是》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社发布“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中,增城位居第7。依水建城,以水兴城,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资源禀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在这里成为现实。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指出,我们必须从“把城市看作是城市中的建筑”这种倾向中摆脱出来,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由混凝土组成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优质生活圈,筑牢城市发展的基座,增城大地跳跃起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精彩律动。